LY∕T 3261-2021 金裳凤蝶和裳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林业)

ID

8D496B495F6A4F328B156BDB61E65F00

文件大小(MB)

0.61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1-12-27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30 65.020.30 ..,CCS,B44 .. 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XXXXX—XXXX,金裳凤蝶和裳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rtificial Rearing of Troides aeacus and T. helena,(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草案完成时间:2021.5.30),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LY/T XXXXX—XXXX,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成理、 周成理、 石雷 、姚俊邓疆 、姚俊邓疆 、姚俊邓疆 、姚俊邓疆 、陈晓鸣 ,LY/T XXXXX—XXXX,1,金裳 凤蝶和金裳 凤蝶和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凤蝶人工繁育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开展金裳凤蝶和裳凤蝶人工繁育的生态适宜区及寄主植物栽培、成虫喂养、卵期保育、幼虫饲育、蛹期保育和成虫羽化等主要生产环节中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规模化生产为目标的这两种凤蝶的人工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 (Felder et Felder))和裳凤蝶(Troides helena (Linnaeus)),金裳凤蝶,又名晕翼凤蝶、金翼凤蝶和金裳翼凤蝶等,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科Papilionidae裳凤蝶属Troides,为中国翅展最大的蝴蝶。裳凤蝶,又名黄翼凤蝶、黄扇凤蝶、金扇凤蝶和翼凤蝶等,鳞翅目凤蝶科裳凤蝶属,翅展与金裳凤蝶相近。两种凤蝶的主要生物学特征附后。 繁殖园(Breeding garden),供成虫取食、求偶、交配及产卵的封闭空间。 饲养(Indoor rearing),采摘寄主植物的枝叶在室内容器中饲养幼虫。 放养(Outdoor rearing),在田间寄主植物活体植株上饲育幼虫。 幼虫放养袋(Net bag for larval rearing),用于套住放养有幼虫的田间寄主植物枝条,以防止幼虫逃逸及保护幼虫免遭捕食者和寄生性天敌危害的纱网袋,以60–80目锦纶、涤纶或腈纶等合成纤维纱网制作,口径0.60m,深度1.0m。 饲养容器(Container used in larval rearing),用于在室内饲养幼虫的可封闭容器。容器长0.5–0.6m,宽0.4–0.5m,高0.6m;下方以孔径0.4–0.6cm的塑料筛网作漏粪隔层,隔层以下保持高度7–10cm的空间,4 人工繁育的生态适宜区,开展金裳凤蝶人工繁育的适宜地区一般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海拔600–1500m山区,开展裳凤蝶人工繁育的适宜地区一般为北纬26°以南、海拔400–1600m地区。在各自的适宜地区内,开展两种凤蝶人工繁育的适宜区域气候特征最佳为:年降水量≥1000mm,年均日照时间≥1500h,年均无霜期≥300天,5 寄主植物培育,LY/T XXXXX—XXXX,2,推荐以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lochia的耳叶马兜铃A. tagala、云南马兜铃A. yunnanensis、港口马兜铃A. zollingeriana和大叶马兜铃A. kaempferi等4种植物作为两种凤蝶的幼虫寄主植物。 栽植地土壤要求,要求寄主植物栽植地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0%,pH = 6–7,土层厚度≥50cm。 育苗,5.2.1 育苗方式,耳叶马兜铃、港口马兜铃和大叶马兜铃等3种寄主植物采用播种育苗,云南马兜铃采用匍匐茎截条埋压方式繁育种苗,5.2.2 苗床准备,苗床土壤pH值6.0–7.0,土层厚度0.3–0.4m。以腐熟的人畜粪、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按照10:1:1的比例混合作为底肥,每平方米施用3kg。以2.5%辛硫磷微粒剂杀灭地下害虫,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杀灭根腐病菌。开沟作畦,畦宽1.2m,畦高0.15–0.20m,畦间沟宽0.4m,5.2.3 寄主植物繁殖体准备,于9–10月间采集耳叶马兜铃、港口马兜铃和大叶马兜铃的成熟蒴果阴干,待果荚自然裂开后收集种籽,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期限不超过2年。云南马兜铃的匍匐茎截条在育苗前准备,随采随播。播种前选取藤龄在2年以内的健壮匍匐茎,每根截条上保留3个茎节,5.2.4 播种/埋条,育苗期为4–8月。育苗前,在苗床上开出宽约15cm、深约5cm的浅沟,沟间距约20cm。将种籽拌以细沙,以150–200粒/m2的密度撒播在播种沟内,或将云南马兜铃截条以约8cm的间距横向放置在沟底部。种子撒下后,覆盖2 – 3cm厚细土;截条放置后,覆盖细土3 – 5cm。再于苗床上覆盖约3cm厚稻草。出苗前保持土壤含水量20%–30%,地温20℃–28℃,5.2.5 苗期管理 幼苗长出至约2cm高度进行一次韵苗和补苗,并以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